1. FeCl3 濃度。在(zai)50℃溫度和(he)HCl 12mL/L時:


  ①. FeCl3 低于600g/L時,蝕刻速率很慢,難以達到蝕刻效果;


  ②. FeCl3為600~900g/L時,蝕刻速率隨著FeCl3濃度的增大而增加;


  ③. FeCl3 大于900g/L時、蝕刻速率隨著FeCl3濃度的增高而減小,而且蝕刻需出現不均勻現象,這是由于蝕刻產物在蝕刻表面上結晶析出所致。


 因此,FeCl3 濃度應控制在660~850g/L。


 攪拌(ban)(ban)有利于蝕刻(ke)產物的(de)溶解和(he)離去(qu),但攪拌(ban)(ban)應適度進行(xing),因為攪拌(ban)(ban)速率過(guo)急,會引起圖紋膜(mo)的(de)脫落(luo)。


2. 鹽酸濃(nong)度


 鹽酸有利于提高蝕刻的速率,可避免Fe3+水解成Fe(OH)3。實驗結果顯示,采用8~20mL/L的鹽酸效果較好。


3. 蝕刻液溫(wen)度


  溫(wen)度影響蝕(shi)刻(ke)速(su)率(lv),又影響蝕(shi)刻(ke)面的(de)光(guang)澤度、平整性和圖(tu)紋膜(mo)的(de)穩(wen)定(ding)性。溫(wen)度太高,使蝕(shi)刻(ke)面粗(cu)糙度增大和咬邊現象明顯(xian)。因此,綜合考(kao)慮蝕(shi)刻(ke)速(su)率(lv)、蝕(shi)刻(ke)光(guang)澤效果(guo)和圖(tu)紋膜(mo)的(de)熱穩(wen)定(ding)性、溫(wen)度控(kong)制(zhi)在45~50℃為宜。


4. 蝕刻(ke)溶(rong)液維(wei)護(hu)與再(zai)生


  隨著蝕刻反應的進行,Fe3+不斷消耗,在蝕刻過程中轉變為Fe2+,鹽酸的H+也逐漸消耗,蝕刻速率逐漸減慢,因此,在蝕刻過程中,及時補加鹽酸、FeCl3和雙氧水H2O2,使Fe2+被氧化恢復成Fe3+,使蝕刻溶液的蝕刻能力再生。及時分析溶液中FeCl3和HCl的濃度,以便補充至最佳范圍。


5. 蝕刻溶液的(de)老化


  隨著蝕刻的進行,不銹鋼中的Cr、Ni和Fe不斷溶解,溶液中Cr3+、Ni2+和Fe2+的濃度不斷增大,當濃度增大到一定值后,無論如何調整也達不到蝕刻效果,此時蝕刻溶液達到老化狀態,應局部或全部棄去,重新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