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物-硫酸鹽型混合體(ti)系鍍(du)Cr-Ni-Fe 不銹鋼合金鍍(du)液(ye)組成(cheng)及工作條(tiao)件見表11-3 。


表 3.jpg



1. 配方1 (表11-3)


  鍍液中使的丙三(san)醇(即甘油(you))是(shi)一種光(guang)亮(liang)劑,可提高鍍層(ceng)的光(guang)澤(ze)。


  pH控(kong)制在1.8~2.2之(zhi)間,pH較(jiao)(jiao)低時,鍍液覆蓋能力較(jiao)(jiao)差,沉積(ji)速(su)率(lv)較(jiao)(jiao)快(kuai)。


  pH較高(gao)時,鍍(du)液覆蓋能(neng)力較佳,但鍍(du)層色澤較暗(an),沉積速率較慢。用鹽酸降(jiang)低pH,用氨水(shui)提高(gao)pH.由(you)于鍍(du)液中有硼酸緩沖劑的(de)(de)存在,使鍍(du)液的(de)(de)pH變(bian)化非常緩慢,一般在8~12h后用pH計測(ce)量,方可穩(wen)定準確(que)測(ce)得鍍(du)液的(de)(de)pH,一旦加入過多的(de)(de)氨水(shui),當pH>3.0時,三價鉻(ge)會出現(xian)Cr(OH)。沉淀(dian),造成(cheng)鍍(du)液渾(hun)濁,要用鹽酸加入降(jiang)低pH至2,才能(neng)逐步緩慢溶解所生成(cheng)的(de)(de)Cr(OH);沉淀(dian)。


  本溶液(ye)要用電(dian)磁轉動(dong)子攪拌電(dian)鍍,電(dian)磁子轉速為250r/min.




2. 配方2 (表11-3)


 本配方(fang)中(zhong)使用檸檬酸(suan)三鈉(na)作為配位劑,糊精作為提高鍍層光(guang)澤的添加劑。


 沉積速率實驗結(jie)果見表11-4。


表 4.jpg


 從表11-4可見,pH=2時,沉積速率(lv)最(zui)大,其(qi)次是電流(liu)密度,溫(wen)度對沉積速率(lv)的影響最(zui)小。


 鍍層的電(dian)化(hua)學腐(fu)(fu)蝕測試:動電(dian)位掃(sao)(sao)描測試是(shi)將(jiang)電(dian)極(ji)放在3.5%NaCl室溫溶液中的,極(ji)化(hua)范圍調到(dao)相對開路電(dian)位±0.2V,掃(sao)(sao)描速(su)率0.2mV/s,測定陰陽極(ji)極(ji)化(hua)曲線,計算腐(fu)(fu)蝕速(su)率,腐(fu)(fu)蝕電(dian)流的實驗結果見(jian)表(biao)11-5。


表 5.jpg


 由(you)表11-4、表11-5可見,不同工藝(yi)參(can)數下,電(dian)鍍得(de)到的(de)鍍層的(de)耐蝕性(xing)能相差很大,Fe-Cr-Ni合金在(zai)3.5%NaCl溶(rong)液中沒有明(ming)顯(xian)的(de)鈍化現象,但卻顯(xian)示了一定的(de)延緩腐蝕效果,通過實驗得(de)出的(de)最(zui)優方案為電(dian)流(liu)密度為12A/d㎡,溫度為25℃,pH為2。



3. 配方3 (表11-3)


a. 鍍液pH的(de)影響


  ①. 鍍液(ye)pH對鍍層成分含量的影響


   鍍液pH對鍍層成分含量的影響見圖11-3(溫度30℃,電流密度14A/dm2,CrCl3·6H2O 25g/L,Fe2+/NP+濃度比為1:5)。


圖 3.jpg


   由圖(tu)11-3可見,隨著pH的升高,鍍(du)層中(zhong)鐵和鉻的含(han)量先略有升高,然后降低。pH=2時出現(xian)峰(feng)值(zhi)。


 ②. 鍍液pH對鍍層硬度的影響


   鍍液pH對鍍層硬度的影響見圖11-4(溫度30℃,電流密度14A/d㎡,CrCl3·6H2O 25g/L,Fe3+/Nj+濃度比1:5)。


  由圖11-4可見,鍍層的硬度隨pH的升高而減小。這是由于pH升高,鍍層中鐵和鉻的含量降低,使鍍層硬度下降。pH升高,陰極析氫量減少,使合金層中氫含量減少而降低鍍層硬度。pH1.5時,鍍層硬度最高,pH2~2.5時,鍍層中鐵和鉻的含量下降迅速,硬度下降緩慢。pH過低,析氫嚴重,表面出現氣道和針孔。pH過高,Cr3+易發生羥橋基聚合反應,鍍層邊緣出現黑色沉積物,質量變壞。故pH應控制在2.0為宜。


b. 陰極電流(liu)密度(du)的影響


 ①. 陰極電(dian)流密度對鍍層(ceng)成分(fen)含量的(de)影響


   陰極電流密度對鍍層成分含量的影響見圖11-5(溫度30℃,pH 2.0,CrCl3·6H2O 25g/L,Fe2+/Ni2+=1:5)。


  由圖11-5可見(jian),隨著(zhu)陰極(ji)電流(liu)密度(du)的增大,鍍(du)層(ceng)中鐵和鉻(ge)的含量迅(xun)速增加(jia),電流(liu)密度(du)大于14A/d㎡后,鍍(du)層(ceng)中鐵和鉻(ge)的含量略有(you)下降。陰極(ji)電流(liu)密度(du)過大。鍍(du)層(ceng)表面(mian)質量變差(cha),析氫(qing)嚴重,鐵、鉻(ge)含量略有(you)下降。因此(ci),電流(liu)密度(du)控(kong)制在14A/d㎡為宜。


圖 5.jpg


  ②. 陰極電流密度(du)對鍍層硬度(du)的影(ying)響(xiang)


   陰極電流密度對鍍層硬度的影響見圖11-6(溫度30℃,pH 2.0, CrCl3·6H2O 25g/L,Fe2+/Ni2+=濃度比1:5)。


   由圖11-6可見(jian),隨著(zhu)陰極電流(liu)密度(du)的增大,鍍層(ceng)中鐵和鉻(ge)的含量迅速增加(jia),相應鍍層(ceng)的硬度(du)也隨之增加(jia)。


c. 溫度的影響


 ①. 鍍液的溫度對鍍層成分含量的影響(xiang)


   鍍液的溫度對鍍層成分含量的影響見圖11-7(電流密度14A/d㎡,pH=2, CrCl3·6H2O 25g/L,Fe2+/Ni2+濃度比1:5)。


   由圖(tu)11-7可見(jian),鍍液(ye)溫度(du)的(de)升(sheng)高,鍍層(ceng)中鐵(tie)和鉻的(de)含量(liang)先增加后減小,在30℃時出現峰值。


圖 7.jpg


 ②. 鍍(du)液溫(wen)度(du)對鍍(du)層硬度(du)的(de)影響


   鍍液的溫度對鍍層硬度的影響見圖11-8 (電流密度14A/d㎡,pH=2, CrCl3·6H2O 25g/L,Fe2+/Ni2+濃度比1:5)。


  由圖11-8可見,隨著鍍液溫(wen)度(du)的升高,鍍層的硬度(du)在(zai)30℃時出(chu)現峰值。故溫(wen)度(du)應控(kong)制在(zai)30℃為(wei)宜。


d. 鍍液中CrCl3·6H2O濃度的影響


 ①. 鍍液中CrCl3·6H2O濃度對鍍層成分含量的影響


  鍍液中CrCl3·6H2O濃度對鍍層成分含量的影響見圖11-9,(電流密度14A/d㎡,pH=2,溫度30℃,鍍液中Fe2+/Ni2+濃度比1:5)。


  由圖11-9可見,隨著鍍液中CrCl3·6H2O濃度的增大,鍍層鉻的含量緩慢增加,鐵含量緩慢減少,由于增大Cr3+濃度有利于Cr3+的沉積,但Cr3+濃度過大,Cr3+易發生羥橋反應,使Cr3+在陰極放電析出困難,使鍍層中鉻含量降低,故CrCl3·6H2O濃度應控制在25g/L為宜。


圖 9.jpg


 ②. 鍍液中CrCl3·6H2O濃度對鍍層硬度的影響


  鍍液中CrCl3·6H2O濃度對鍍層硬度的影響見圖11-10,(電流密度14A/d㎡,pH=2,溫度30℃,Fe2+/Ni2+濃度比1:5)。


  由圖11-10可見,由于增大鍍液中Cr3+的濃度,有利于Cr的沉積,鍍層的硬度變化和鍍層中鉻的含量上升趨勢相同,當CrCl3·6H2為25g/L時,鍍層硬度達到峰值。Cr3+濃度過大,Cr3+易發生羥橋反應,Cr3+在陰極放電析出困難,鍍層中鉻含量降低,導致鍍層硬度變小,故CrCl3·6H2應控制在25g/L為宜。


e. 鍍液中Fe2+/Ni2+濃度比值的影響


①. 鍍液中Fe2+/Ni2+濃度比值對鍍層成分含量的影響


  鍍液中Fe2+/Ni2+濃度比對鍍層成分的影響見圖11-11(電流密度14A/d㎡2,pH=2,溫度30℃,CrCl3·6H2O 25g/L)。


  由圖11-11可見,鍍液中c(Fe2+)/c(Ni2+)對合金中鐵的含量影響比較大,通過固定鍍液中Ni2+的濃度而改變Fe2+的濃度,鍍層中鐵的含量先迅速增加,鎳的含量自然下降,由于Fe-Ni-Cr合金為異常共沉積,鍍液中Fe2+的濃度增加,更有利于優先沉積,鉻含量也略有上升。當c(Fe2+)/c(Ni2+)接近0.2時,可得到合鐵鉻較高的合金鍍層。


圖 11.jpg


 ②. 鍍液中Fe2+/Ni2+濃度對鍍層硬度的影響


  鍍液中(Fe2+)/(Ni2+)濃度比對鍍層硬度的影響見圖11-12。


  由圖11-12可見,通過固定鍍液中Ni2+的濃度而改變Fe2+的濃度,鍍層中鐵含量迅速增加,鎳含量下降,更有利于先沉積,鉻含量也略有上升。鍍層的硬度則由于鐵含量迅速上升而不斷增大,當c(Fe2+)/c(Ni2+)接近0.2時出現最大值,隨后鐵和鉻的含量下降,硬度也隨之下降。由此可見,控制c(Fe2+)/c(Ni2+)接近0.2,可得到含鐵、鉻較高,硬度較大的合金鍍層。


f. 鍍層形貌和(he)結構


  按(an)照表(biao)11-3的配方3 的最(zui)佳含量及工藝控制在最(zui)佳條件,電鍍(du)實驗可得Cr6%、Fe 54%、Ni40%,硬度高達70(HR30T)的光亮鍍(du)層(ceng)。所(suo)得鍍(du)層(ceng)掃描電鏡可見鍍(du)層(ceng)表(biao)面結(jie)晶均勻,結(jie)構(gou)致密,沒有(you)孔(kong)洞和裂紋(wen),鍍(du)層(ceng)光亮性(xing)極好,只有(you)當電沉積(ji)時間(jian)較(jiao)長、鍍(du)層(ceng)較(jiao)厚(hou)時才(cai)會出現細小的裂紋(wen),但也(ye)不存在針孔(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