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人們已經明確證實了鉬以外的合金元素對耐點腐蝕(shi)性的影響,其中能有效提高耐點腐蝕性的主要元素有Cr、Mo、N,所以從1970年起,日本開始開發使用含Cr、Mo、N元素的奧氏體不銹鋼(gang)。即 1971年相繼開發出了21 Cr-12 Ni-2.5 Mo-0.2N鋼(NAS124L)和25 Cr-13 Ni-0.8 Mo-0.3N鋼(YUS170),這兩種不銹鋼不僅具有與5%Mo奧氏體不銹鋼(現在稱SUS317J1)相當的耐點腐蝕性,還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而且跟后面將要講到的雙相(xiang)不銹鋼一樣,這兩種鋼不會出現因焊接等高溫加熱而引起的耐點腐蝕性能力下降的現象,且成本低,所以適用于含有氯化物雜質的環境中,例如曾用于當時盛行的排煙脫硫裝置中。
此后,由于1979年鉬原料價格的暴漲,開發了降低鉬含量的不銹鋼。為了得到與316不銹(xiu)鋼一樣的耐點腐蝕性,積極添加了氮元素并降低了硫含量,從而開發出了低鉬奧氏體不銹鋼。具體的例子如表8.3所示。這些不銹鋼也可以在大氣、土壤等自然環境下,用作替代SUS316不銹鋼的耐蝕材料。
但(dan)是(shi),在(zai)(zai)含有氯化物(wu)的(de)(de)高溫環境下,例(li)如(ru)海水中(zhong),以前所開發(fa)的(de)(de)耐(nai)點腐(fu)蝕(shi)不銹(xiu)鋼(gang)(gang)不能充分發(fa)揮(hui)作(zuo)用(yong),所以在(zai)(zai)嚴峻的(de)(de)環境中(zhong)一般推(tui)薦使用(yong)鈦或Ni-Cr-Mo合成的(de)(de)Hastelloy C-276鋼(gang)(gang)等。但(dan)是(shi),1976年(nian)(nian)瑞典開發(fa)了20Cr-18Ni-6Mo-0.7Cu-0.2N鋼(gang)(gang)(Avesta254SMO),與美(mei)國(guo)在(zai)(zai)20世(shi)紀70年(nian)(nian)代(dai)初(chu)開發(fa)的(de)(de)20Cr-25Ni-6Mo鋼(gang)(gang)相(xiang)比,該鋼(gang)(gang)(由于添(tian)加了氮)不容易有金屬間化合物(wu)析出(chu),所以容易制(zhi)造,而且(qie)還具(ju)有優良(liang)的(de)(de)耐(nai)點腐(fu)蝕(shi)性。此后,美(mei)國(guo)、德國(guo)也(ye)開發(fa)了與此類似(si)的(de)(de)鋼(gang)(gang)種(zhong),被稱作(zuo)6Mo超奧(ao)氏體不銹(xiu)鋼(gang)(gang)。進入20世(shi)紀80年(nian)(nian)代(dai)后,這些鋼(gang)(gang)種(zhong)開始(shi)在(zai)(zai)日(ri)本受到(dao)關注,日(ri)本的(de)(de)各(ge)個廠家(jia)也(ye)開發(fa)了6Mo系的(de)(de)氮添(tian)加奧(ao)氏體不銹(xiu)鋼(gang)(gang),并在(zai)(zai)1991年(nian)(nian)修改JIS時,改稱SUS317J4L。
在第3章的(de)表3.4中列出(chu)了日本研制的(de)含Mo、N的(de)高耐蝕奧氏體不銹鋼的(de)主要鋼種。